2022年,乾陵博物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扎实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多措并举、赓续前行,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文化阐释、展示利用、公众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乾陵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乾陵博物馆分别荣获陕西省爱国拥军文物单位、省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省级荣誉2项、“咸阳市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咸阳市旅游工作先进集体、乾县抗疫三八红旗集体、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先进驻村工作队”等各级荣誉,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夯实发展根基
1.坚持常态学习,筑牢思想政治根基。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及管理处党委的安排部署,制定乾陵博物馆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计划》《“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严纪律、转作风、提精神、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文化遗产知识培训计划》,全年采取集中学习、分组学习与自学等方式,先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及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等内容。组织参加2022全国博物馆讲解员高级讲习班、文博短视频制作及直播研修班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专业水平,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带动工作能力提升。
2.加强党建引领,坚守意识形态底线。全年召开党员大会、支部书记讲党课28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3次,收缴党费8688元。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市、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安排部署,先后开展主题教育、读书学习及主题党日等活动22次。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强化舆论引导,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
3.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乾陵博物馆干部职工管理办法》、工作制度、车辆管理、财务管理、藏品管理等各项制度。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石刻文物拓印管理的通知》要求,完成馆藏石质文物拓本的整理、统计和上报工作,并编制《乾陵博物馆石质文物拓印管理办法》,健全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二)多措并举、科学规范,文物保护成效显著。
1.保护第一,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始终将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年初制定安全工作预案,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全年完成展厅陈列文物稳定性检查164次,文物库房安全检查26次;完成《乾陵保护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巡查16次,规划解答6次;坚持领导班子24小时带班值班、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机制,开展从业人员、文保员、消防专员安全知识培训;与各部门签订2022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印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夯实安全工作基石。除此之外,每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建立台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力提升了乾陵文物保护水平。
2.扎实推进,加强遗址本体保护。年内完成《乾陵东、西鹊台遗址本体加固保护工程》初验、标识牌安装及环境治理工作;完成《乾陵六十一蕃臣石像倾斜加固项目》立项;完成《乾陵司马道西翼马基础抢险加固工程》决算审计及验收申请;完成《乾陵东、西鹊台遗址环境整治工程》前期准备,完成《乾陵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编制,持续跟进《汉唐帝陵申遗》工作,完成《乾陵石刻保护项目》病害数据及监测数据的补充工作。完成《唐乾陵永泰公主墓墓道保护项目》前期实验、立项及方案编制。除此之外,申请立项《乾陵内城三门遗址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方案编制。
3.突出重点,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完成《乾陵8、9、11号陪葬墓保护项目》招投标工作;完成《乾陵司马道西侧边坡防护工程》招标工作,并配合陵区拆迁和占用土地协调事宜。完成《唐乾陵述圣纪碑、无字碑保护设施项目》实施方案;与陕西省文保院合作完成18件陶制文物修复工作;完成《乾陵博物馆文物库房屋面改造工程》及文物库房藏品保存设施添置,逐步改善文物保护设施,加大文物预防性保护。开展消防培训应急演练、文物法人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博物馆安全防范整治、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制作展板、发放资料、悬挂横幅等多种方式,向广大游客和职工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到位,预案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强化“白天+夜间”安全巡查,不定期走访周边村镇,及时了解陪葬墓周边闲杂人员动态,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4.科学规范,实施文物展示项目。编制完成《乾陵内城角阙保护展示项目》《乾陵内城西门门阙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立项计划书并上报国家文物局;编制完成《乾陵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方案,修复室装修和设备采购正在进行。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编写《乾陵保护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方案和修编项目预算;配合陕西省文保院完成馆藏三彩四系罐等37件文物数字信息采集工作;配合唐文化公司完成我馆鉴若止水铜镜等14件文物数字信息采集工作。
(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陈列展览焕发新光彩
1.持之以恒,推进陈列展览提升。为满足公众观展需求,进一步丰富展示手段,提升展览效果。先后完成《乾陵懿德太子墓陈列展示项目》《乾陵唐代胡俑展提升改造项目》文字大纲和形式设计,目前项目资金正在申请中。
2.交流互鉴,加强文物对外展览。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先后完成《泾渭遗珍 古韵留香—咸阳文物精华展》《长乐未央—大唐长安文物展》的撤展及文物点交工作。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在青岛、杭州、上海、南宁四地开展“唐代文物精华展”,我馆鉴若止水铜镜、三彩牵驼俑、鎏金马饰等精品文物亮相各地,用精美文物、精彩故事讲好乾陵故事。
(四)利用优势、挖掘内涵,学术研究卓有成效
围绕乾陵藏品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成《乾陵文化研究》(十五)的收稿、初审、定稿、排版、招标等工作。启动《乾陵文化研究》(十六)的征稿工作;完成《唐乾陵志》大纲编写,已提交有关专家讨论;完成《丝路物语》书系(第四辑)《气象万千的盛唐威仪——乾陵博物馆》的编写及出版工作。与此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编辑推送系列宣传软文46篇,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与西安慕道广告文化公司合作,加强自媒体平台宣传,强化抖音宣传,全年共发布抖音视频21个,宣传文章60余篇;在《陕西日报》、《光明日报》、《咸阳日报》、《旅游文化》等刊物,发表宣传文章6篇,全方位宣传乾陵;更新《乾陵网站》,增设文创产品、光荣榜、文明旅游等6个专栏,提升了网站对外宣传水平;景区知名度不断攀升。
依托乾陵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乾陵历史文化内涵,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文物活化传承文化效应显现。举办《乾陵赋》、《武则天生平事迹片段暨书法绘画作品》、《乾陵八景》活动,举办《书韵乾陵》唐永平乾陵诗词书法、《喜迎二十大、翰墨荟乾陵》书画展;完成《大乾陵之歌》作词、谱曲;拍摄《乾陵故事》七集专题片,制作《帝陵荣光》乾陵宣传片,启动第三届乾陵书法绘画篆刻大赛。
(五)改革创新、形式灵活,再创社教新思路
1.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第二课堂”职能作用,与乾县薛录中心小学、乾县大杨杨汉小学、乾县起跑线幼儿园联合开展博物馆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博物馆与中小学课程教育、体验式教学等有机结合,让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成果惠及更多民众,逐步形成博物馆常态化公众教育的新格局。
2.发挥“博物馆教育+互联网”新模式,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持续推出“唐墓壁画中的动物世界”“鉴文听物”“唐诗里的故事”等原创线上教育课程,开设讲故事 赏国宝、喜迎二十大、乾陵节日荟、节气荟宣传板块,先后开展线下教育体验活动和线上宣传活动20场次,通过文物知识、视频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乾陵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六)疫情防控、扫黑除恶、信访维稳、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
1.认真及时学习疫情防控政策,落实管理处疫控办工作安排,组织全体人员完成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及上报,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坚持办公区域日常消杀及信息排查和上报等工作。
2.按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及时排查整改,建立台账,形成长效机制。
3.年初制定信访维稳工作方案,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完成防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台账并上报,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4.乾陵驻村工作队按照美丽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先后完成全村国网建档立卡户信息更新、雨露计划摸排、脱贫户贴息贷款、危房和卫生间改造及疫情防控等工作,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
二、亮点工作
1.聚力推进《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完成自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修编、专家评估、申报文本编制及现场核查等工作,乾陵顺利晋级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按照省文物局要求,组织完成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评定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上报,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在进一步完善。
3.依托乾陵馆藏壁画、三彩及线刻画等藏品,成功研发并实施《大唐时尚之丽彩唐装》教育项目。
4.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并应邀参加陕西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对乾陵文化创意产品和大唐时尚教育项目进行展示宣传,圆满完成2022年咸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宣传活动。
5.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系对接,初步达成将44件借展文物无偿划拨移交我馆,增加馆藏文物数量,丰富了藏品种类。
6.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开展“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大遗址科技探测与现场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2年,在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在上级部门和管理处的领导下,乾陵博物馆全体人员勇于担当,踔厉奋发,在文物保护、文化繁荣、文明传承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面对文博工作高质量发展需求,博物馆专业人才缺乏;二是按照省级研学基地建设配置和研学团需求,社教活动在人力、经费、场地、基础设施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三是文物保护基础设施更新缓慢,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四、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针对以上不足,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一是吸纳专业人才,充实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满足文博工作人才需求。二是加大公众教育项目研发,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健全博物馆教育项目设施,做好优秀文化的活化和传承。三是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文物保护环境,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乾陵博物馆
2022年12月22日